close
吃飯喽!
池上有名的是【米】,
好吃的是【飯】。
所以飯包一定要吃的,
正午時刻,
到文化館裡吹吹冷氣歇歇腳吧!
古早的「池上飯包」是用曾經進貢日皇的池上米,
炊製成米飯,
再以手
工捏製成三角形飯團,放在竹葉上。
其上舖放卜肉、黃菜頭、烤肉乾、
豬肝、瘦肉片。
隨著時代的演變,
早期的飯包,
後來也放入燒肉、卜肉或以古法製作的醬菜,
並以木盒裝妥。
早期因為沒有盒子,
所以當時並不稱為便當,
而叫「飯包」。
因為不是馬上就要吃,
為了保鮮,
飯菜都要做得乾一些,
以維持鮮度及口感。
這就是「飯包」的特色!
民國八十九年,
集山機構將六十年老店池上飯包,
導入新的經營團隊,
重新命名為「悟饕池上飯包」。
民國九十一年,
「悟饕池上飯包」與「池上鄉公所」
及當地士紳捐助早期農家器具而成立
「池上飯包博物館」。
民國九十八年,
將原來的「池上飯包博物館」
從靜態式展覽飯包歷史及農家文具,
改造成互動體驗式,
將飯包歷程以模擬早期實景呈現給遊客,
體現古早味與一些即將消失的早期文化,
並重新命名為「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以上摘錄池上文化故事館簡介)
這地方,
好吃又好玩。
全站熱搜